輕量化|入門
種子小編登山為何需要輕量化?
輕量化的目標很簡單:減輕背負重量,降低身體負擔。
→ 提升行走效率、增加靈活度、減少失足風險,讓登山活動更輕鬆也更安全。
輕量化的實踐方式
1. 根據登山路線、天候、個人條件,列出要攜帶的物品清單。
2. 將這份清單分類:
(1) 睡眠系統:睡墊、睡袋等
(2) 遮蔽系統:帳篷、地布等
(3) 背負系統:背包、胸前包等
(4) 穿著系統:衣褲、帽子、鞋襪、外套等
(5) 輔助系統:登山杖、傘具等
(6) 炊事系統:炊具、燃料等
(7) 電子系統:行動電源、頭燈、手機等
(8) 醫藥與求生:藥品、小刀等
(9) 食物補給:行動糧、乾燥食品、水等
3. 把每件物品分成「必要」或「想要」,謹慎思考攜帶的必要性。
4. 打包過程中,檢查有沒有帶到功能重複的裝備。
5. 精簡裝備時,優先選擇重量輕、多用途、可重複使用的裝備。
6. 與其多帶備用品,不如事前預防裝備失效;或是評估該裝備失效時,風險高不高?
7. 如果有同行隊友,可以考慮將共用物品(帳篷、炊具、食物等)分攤背負,減輕負擔。
8. 活動結束後,回顧哪些物品根本沒動過?哪些真的有用到?
→ 累積實戰經驗,逐步調整你的裝備,養成屬於自己的輕量化組合。
體能是基本功
決定負重能力的基礎是體能。
假設兩人體重一樣,同樣背負10kg的裝備:
A君的體能較差,負重上限為12kg
B君的體能較好,負重上限為20kg
想像一下,登山時誰會感到比較輕鬆呢?
→ 可見增強體能其實是一種無形的輕量化策略!